欢迎访问新媒体法制网!
当前位置:首页 > 媒体报道 > 正文

《大众日报》:抓好“选、育、融”努力打造生态环保小卫士济南品牌_媒眼看环保_山东省生态环境厅

发布时间:2024-10-11   来源: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   作者:佚名  

  为强化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,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近年来,济南市生态系统在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,在市教育、团委等部门的支持下,致力于强化“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”公益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发挥,通过全方位宣教手段、三贴近服务模式,全力打造精品青少年环境教育实践活动。

  选树小卫士
提升品牌影响力

  截至目前,济南市生态系统已经连续15年开展市级生态环保小卫士评选工作,联合市教育局、团市委印发文件,以区县为单位开展选拔评比。15年来,累计选拔培养了2200余名“泉城生态环保小卫士”。以市级小卫士为基础,选拔培养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,把单次的评比升级为连续两年的引导培养,让绿色低碳的种子扎得更深、长得更好。
  同时,配套环保主题的书法、绘画、科普短剧征集活动,评比结果与小卫士评选结果一并印发,提升选树活动的丰富度和立体度。今年的低碳科普剧征集,收到90余件作品,有歌舞、小品、快板等多种形式,种下的种子开出花朵、形势喜人。
  在成果推广上,生态环保小卫士通过校园宣讲、生态研学等环境教育实践活动,以低碳达人的身份分享低碳小贴士。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六五环境日、全国低碳日等节日节点进行线上线下展播展演,把绿色低碳果实以多种形式、多种渠道予以展示,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队伍。

  实践中育人
上好自然环境课

  2023年,在省生态环境厅宣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,济南在第一个全国生态日启动了“绿见未来生态之旅”教育实践系列活动。按照“三贴近”(贴近当地特色、贴近日常生活、贴近学校生态文明教育)原则,除启动仪式外,还开展了10场各有特色的现场活动,包括大明湖、黑虎泉等公园景区,黄河生态林等自然环境,石崮寨等生态乡村,环境监测站等科普基地,通过观鸟、植树、捡拾垃圾、泉水教育、科学小实验等内容,让孩子们在有趣、丰富的活动中了解生态保护、传播绿色低碳理念。
  同时,上好“开学环保第一课”,增强与学校的互动链接,拓宽活动范围,提升活动效果。结合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,引导孩子们参观污染治理设施,通过参观、模拟体验等环节丰富研学体验;联合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暑期低碳打卡活动,2023年济南市有2所学校入围全国前10、1名同学进入全国前20。
  今年,济南进一步优化实践活动,组建“济南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志愿服务队”,以“小小白鹭,探绿泉城”为主题,围绕“山泉湖河城”5个方向开展10场次教育实践活动。“山”,围绕龙山文化,感受古人的生态理念。“泉”,继续开展好泉水形成机理、泉水保护等现场研学。“湖”,通过观鸟主题研学,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。“河”,继续做好黄河净林净滩、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活动。“城”,持续开展“探秘城市绿芯”环保公共设施开放活动,开辟市区商场为生态文明宣教场所,引领绿色低碳生活、简约适度消费新时尚。

  合作中联动
统筹融合提质增效

  济南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内部结合局重点工作和科普普法工作需求,制作关注沙尘天气、环境质量标准、生物多样性、辐射等内容的科普短视频,做到宣传与教育紧密结合,加大环境教育的线上推广力度。与济南新闻综合广播联合推出“泉城环保点点听”微科普专栏,用短平快的方式,每期或诠释一个环保概念、或分享一个低碳贴士,今年以来已播出41期。
  在外部联动方面,联合团市委、绿行齐鲁公益组织举办“走读小清河”公益活动,联合中国环境报社开展“你要写水,就不能只写水”文笔挑战和济南趵突泉慢直播活动,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、宣教中心开展“建设美丽山东宣讲进校园”活动。与学校联合推动国际生态学校创建,10余所学校提交创建意向。联合本地环保专家、公益组织、优秀环保讲解员等,组建济南市生态文明宣讲团,深入学校、社区等场所开展宣讲活动,努力拓展环境教育活动的内涵与外延。
  今年,济南市委宣传部联合10余个市直部门推出“泉在济南过暑假”系列活动,生态研学作为其中一个专题,由市教育局牵头、市生态环境局具体实施,推出农场研学等系列活动,收到良好效果。同时,把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暑期低碳打卡、“绿色生活 蓝色未来”以及省生态环境厅宣教中心生态环保书画作品征集等活动纳入“泉在济南过暑假”专题专栏,借助国家、省级活动的影响力,提升生态研学活动的关注度和影响力。
  下一步,济南将继续借鉴、探索更好的做法,把生态环保小卫士品牌做深做实,为建设美丽山东贡献更多力量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sthj.shandong.gov.cn/dtxx/mykhb/202410/t20241011_4763782.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新媒体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北京政讯通传媒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4 13391650821 010-53386791
监督电话:13031099286,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邮箱:lyscfzdy@163.com  客服QQ:3420238713 通联QQ:2135697940